人生过半,走过山重水复,感悟过生命中的风吹雨打,阳光雨露。
\n终也迎来柳暗花明,各种人生境界自在心间。
\n脱俗境界:心远地自偏——
\n《饮酒·结庐在人境》
\n东晋·陶渊明
\n结庐在人境,而无车马喧。
\n问君何能尔?心远地自偏。
\n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。
\n山气日夕佳,飞鸟相与还。
\n此中有真意,欲辨已忘言。
\n在陶渊明看来,要想远离喧嚣的红尘世俗,不必躲进深山老林,只要保持清净、安宁的心态就可以了。
\n“心远”是随时随地都能付诸行动的。
\n哪怕你身居熙熙攘攘的现代都市,哪怕你把家安在水泥森林中的一间公寓,你同样可以实现心境的宁静。
\n苍茫境界:独立于天地间——
\n《登幽州台歌》
\n唐·陈子昂
\n前不见古人,后不见来者。
\n念天地之悠悠,独怆然而涕下。
\n如钩的残月,颤颤巍巍向西滑落。
\n独坐秋夜,陈子昂无拘地放肆着自己对人生的思考。
\n面对这无始无终的时间,环顾这无边无际的空间,聆听着生命之壶倒计时的嘀嘀嗒嗒。
\n茫茫的宇宙中,匆匆几十年的生命算得了什么?
\n古人不见今时月,今月曾经照古人。
\n是啊,宇宙是万物的旅馆,光阴是百代的过客。
\n人生真的如草,如蓬。
\n保持淡然的心态,独立于天地间,其他交给时间。
\n超脱境界:坐看云起——
\n《终南别业》
\n唐·王维
\n中岁颇好道,晚家南山陲。
\n兴来每独往,胜事空自知。
\n行到水穷处,坐看云起时。
\n偶然值林叟,谈笑无还期。
\n“行到水穷处,坐看云起时”,人生境界也是如此。
\n在生命的过程中,不论是经营爱情、事业、学问等等,你勇往直前,到后来竟然发现那是一条绝路,没法走下去了,山穷水尽悲哀失落的心境难免出现。
\n此时不妨往旁边或回头看看,也许有别的路通往别处;
\n即使根本没有路可走了,往天空看吧!
\n虽然身体在绝境中,但是心灵还可以畅游太空,还可以很自在、很愉快地欣赏天与地,体会宽广深远的人生境界,再也不会觉得自己穷途末路。
\n深邃境界:岁月中皆过客——
\n《行宫》
\n唐·元稹
\n寥落古行宫,宫花寂寞红。
\n白头宫女在,闲坐说玄宗。
\n洪迈在《容斋随笔》里说,“《行宫》一绝,语少意足,有无穷之味。”
\n《行宫》展现的是“别人的世界”——那些白发宫女们的世界。元稹的世界与白发宫女们的世界在这样一首绝句里相遇。
\n我愿意这样理解,它表达的是一种因为时间造成的哀伤感。这种哀感,比忧伤要轻缓,却是一种更为深邃的生命体验。
\n千年之后的今天,以现实生活的变化作为参照指标,我们的时间比元稹的时间,更快地流淌着,故而我们更容易遇到“别人的世界”。
\n我们也更容易变成“白头宫女”,毫不自知地讲着某些人某些事。
\n但能有人说说话,总是好的,那感觉像握着一杯青花盖碗里的花茶,摩挲着温润的瓷釉,手指已经知道,那曾经馥郁滚烫的茶汤,正在渐渐冷去……
\n旷达境界:也无风雨也无晴——
\n《定风波·莫听穿林打叶声》
\n宋·苏轼
\n三月七日,沙湖道中遇雨。
\n雨具先去,同行皆狼狈,余独不觉。
\n已而遂晴,故作此词。
\n莫听穿林打叶声,何妨吟啸且徐行。
\n竹杖芒鞋轻胜马,谁怕?
\n一蓑烟雨任平生。
\n料峭春风吹酒醒,微冷,山头斜照却相迎。
\n回首向来萧瑟处,归去,也无风雨也无晴。
\n“回首向来萧瑟处,归去,也无风雨也无晴。”一句话写尽了人生的历程和结果。
\n有的人把打击和不幸看开了,对温暖和幸福却不能看开,那也不对。“也无风雨也无晴”的意思是,无论打击和不幸也好,无论是温暖和幸福也好,对我的心都没有干扰,都不能转移和改变我。
\n风雨是外来的,我还是我;晴朗也是外来的,我也还是我。
\n现在,他已经不只是通观,而且有了一种超然的旷观。
\n通达境界:古今一付笑谈中——
\n《临江仙·滚滚长江东逝水》
\n明·杨慎
\n滚滚长江东逝水,浪花淘尽英雄。
\n是非成败转头空。
\n青山依旧在,几度夕阳红。
\n白发渔樵江渚上,惯看秋月春风。
\n一壶浊酒喜相逢。
\n古今多少事,都付笑谈中。
\n青山不老,看尽炎凉世态;佐酒笑语,释去心头重负。
\n任凭江水淘尽世间事,化作滔滔一片潮流,但总会在奔腾中沉淀下些许的永恒。
\n与人生短暂虚幻相对的是超然世外的旷达和自然宇宙的永恒存在。
\n宇宙永恒,人生有限;江水不息,青山常在。
\n人生每个阶段都有值得品味和追求的大智慧,古人都替我们体味过了。
\n愿我们踏过万千山河,保持一颗淡然心态,蓦然回首时,自己站在灯火阑珊处,光彩依旧。
\n股票配资在线导航
同花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